最近顧店之餘,在看這本"明天是舞會---19世紀巴黎女性的社會史",實在是本相當有趣的書。作者鹿島茂以當時巴爾札克的小說"高老頭","兩個新嫁娘",還有福婁拜的"包法利夫人"等為主要史料,透視當時巴黎時尚社交界以及時代女性的階級夢想
令人驚訝的,不知是否巴黎的確是女性的耶路撒冷,或是人類在這兩百年並沒有顯著進化。總之不只現在全世界的少女都想去巴黎,連19世紀的法國少女們,也都夢想巴黎。
令人驚訝的,不知是否巴黎的確是女性的耶路撒冷,或是人類在這兩百年並沒有顯著進化。總之不只現在全世界的少女都想去巴黎,連19世紀的法國少女們,也都夢想巴黎。
"她買了一張地圖,手指一面在街道上遊走著。她奔跑過隨風搖曳的瓦斯燈火,並且在劇場正門的台階前等著.." 19世紀的包法利夫人以地圖作為水晶球展開憧憬,如同現在筆電桌面放著聖日爾曼街景的法語系大一新生。
當然我們現在除了google 街景圖外,還能看些<巴黎小情歌>或是<before sunset>之類的電影意淫。這也充分顯示巴黎在旅人心中如同魔幻般的存在。
但巴黎跟紐約,或跟倫敦都不同。人們在紐約,也許會像<華爾街>那樣,經歷著夢想的幻滅和對現實的妥協;在倫敦的故事,可能是反諷著教條與官僚。
但巴黎不同,他是充滿愛的花之都。來, spell it.L-o-V-e
在這麼浪漫的國度,社交界名副其實是射交界。貴夫人們以男人愛慕的眼光為養分餵養,花花公子們則貴夫人的賞識作為晉身上流的石蕊試紙。一見鍾情,婚外偷腥,欲拒還迎都是固定戲碼。不過雖然法國人的羅曼蒂克舉世皆知,事實上在花都的社交戰場,浪漫愛情從來就不是重點。光鮮亮麗的舞會,彰顯品味的歌劇院。事實上全是上流社會階級的生存大戰。沒有身分地位的破落子弟,只能在田野鄉間談些世俗真愛。在杜麗樂花園裡對著印有家徽的馬車秋波媚眼,才是正港的高貴聯姻。
記得小時候曾經看過斯湯達爾的<紅與黑>,以前不懂事,實在很難感受男主角于連的掙扎(就跟很難理解瓊瑤電視劇裡一直大吼的馬景濤一樣)現今成熟了,智慧了,世儈了,兩相對照才有一種滄海桑田,頓悟世事的通達。
我覺得這種經驗很有點像<倚天屠龍記>的張無忌被趙敏剋得死死的,才想起老母在武當山上的諄諄教誨。
總之越漂亮的女人越信不得。像女朋友說吃宵夜會胖,我也從來沒在聽的。
但說到巴黎這麼ㄐ掰又有趣的地方,年輕時我也去過一次。當然如果你第一次去巴黎,是走像我這種死觀光客路線可能會跟你初體驗去酒店差不多:好看東西不少,玩的時間極短,還有都得花不少錢。可你還少拿了一個紅包。
短短三天我除了在聖母院外曬到中暑,還有在香舍里榭喝了杯難喝的咖啡外,其他記憶就只剩下在飯店的lounge裡喝到爛醉。當然我非常期待有一天咖啡店生意能做到飛黃騰達,屆時我就能像我們偉大政府的官員,前往巴黎考察法國咖啡文化和紅燈區的風土民情....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