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其實我並不喜歡太執著於風格的定義,也許是因為這多少有種把話說死的尷尬,或是像拿解碼器看彩虹頻道般的美感盡失。
但不可否認為空間風格安上一個標籤,的確是幫助溝通的最快方式,不管是跟設計師或是朋友討論。一開始思考怎麼作空間的時候,通常最快的方式就是設定一個制式風格樣板,去跟所有我會碰到的廠商跟設計討論。
但有時我總會想,打造空間的時候,是不是有什麼詞彙,能比起北歐風,地中海風,工業風什麼的更能直指空間的核心本質。雖然自己對室內設計也算門外漢,但有時看到些居家或商業空間的作法,有點像按表操課似將毎樣元素一一補上,多少也會狐疑的覺得"事情是這樣嗎...."
這就好像電影"男女生了沒"裡面主角考北著說,為什麼女人跟男人交往時,總像是拿著一張表單,看對方的條件一個一個勾選checked 。有時覺得台灣人在作空間時的作法也很像。我們不停的複製著各種刻版的元素,卻花很少的力氣思考什麼讓我們自在與舒服。
形式不該勝於本質,靈魂凌駕外在。就像評斷文青不是看他庫子穿了多緊,有沒有戴黑框眼鏡來決定,而是看他能對生命放多少戲謔又言之有理的狗屁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